董兴望,1987年9月出生,湖北松滋人,中员,大学专科学历,中国石化集团特级技师,现任中国石化机械公司设备总装钳工首席技师、湖北省首席技师,曾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、湖北五一劳动奖章、湖北青年五四奖章、湖北省技术能手、湖北省国有企业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,发表国刊论文1篇,软件著作权2项,发明专利2项。他勤学苦练、精益求精,练就了精湛绝技绝活,被称为“油缸大拿”、“微距大师”。立足岗位创新创效,依托创新工作室开展课题攻关,近年来完成创新成果50项,攻克技术难关30余项,解决生产制造“疑难杂症”80余项,为企业创效800余万元。
该同志于2006年从技校毕业分配到中石化四机公司工作,当上了一名钳工。学徒期间自学了与本岗位相关的《机械基础》、《机械制图》、《液压原理》等专业书籍,2014年6月加入中国党。2014年,参加湖北省职工技能大赛,获得了金奖;2020年,参加“湖北工匠杯”青年职业技能大赛,获得第1名,被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。2019年成立董兴望创新工作室,涵盖钳工、车工、电工工种,在工作中带领工作室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,在降成本、提效益、攻难关、促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。公司承担的“十三五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《齿轮齿条钻机》项目中,新型起升油缸是一项核心部件,起升重量高达110吨,缸体、柱塞调质料硬度高、加工长度和外圆尺寸大,镗孔时遇到内孔不同心、崩刀、不断屑等多项瓶颈问题。团队紧急受命,详细分析了加工条件和问题产品尺寸数据,迅速排查出了真因,研究制作了新型加工工装,同时改单边吃刀为双边吃刀,顺利解决了加工难题,产品合格率达到99%,加工效率提高30%。牵头完成技术攻关立项50余项,涉及技术创新、降本减费、质量提升、安全生产等方面,解决生产难题80多个,攻克技术难关30余项,其中有20项成果获公司创新成果奖。先后编写完善10余类液压油缸装配工艺、作业指导书、操作手册,提出“70D液压站的改进”、“自动环缝电焊机焊接质量的改善”等36项技术革新项目,获中石化机械公司“五小”成果一、二、三等奖,实现创效800余万元。
董兴望创新工作室团队主动参与管柱自动化处理关键装置——动力猫道的研发设计及加工装配过程。结合现场使用工况以及加工、装配工艺,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,参与优化动力猫道总体设计方案。围绕整机外观质量提升,规范设备整体液压、电气管线布置,提高了动力猫道装配质量及效率。目前,动力猫道已成功应用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等国内各大油田,以及中东、非洲等国外市场,累计销售共计22套,新增产值近3000万元,同时该成果2022年荣获湖北省全省创新成果二等奖。
该同志依托董兴望创新工作室,有效发挥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使大批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。近两年先后组织钳工岗位基础培训、钳工技能等级晋升专项培训、高精尖钳工技能人才培养脱产集训等专业培训20批次200余人次,培训课时200余小时;与25名青年钳工签订了导师带徒协议,针对青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盲区进行一对一辅导,大大提升了青工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。近年来,先后有3人在省级一类技能大赛中晋级前八名,2人获湖北省荆楚工匠,5人在荆州市技能比赛中荣获冠军,5人荣获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,10人在市级技能竞赛中受到表彰,其中5人通过钳工高级技师考核鉴定,8人通过技师考核,10人取得高级工资格证。
李军锋,1991年3月出生,湖北松滋人,大学专科学历,2012年5月进入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工作至今。2012年参加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获得车工三等奖;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车工一等奖,2019年参加荆州市第九届职工技能大赛获得车工第一名;“湖北工匠杯”技能大赛车工第七名,获得湖北省技术能手;2020年获得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;荆州市技术能手、荆州能人称号;2022年荆州市劳动模范,荆楚工匠获得者。
2012年,该同志从技校毕业,进入四机公司高压管汇事业部,成为一名数控车工,他在工作中作风踏实,技术精湛,十年如一日,不计得失,默默工作,为确保各项任务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该同志是四机公司管汇事业部机加工的一名班组长,该班组主要承担着管汇事业部活动弯头内外弹道精粗车,安全阀体等加工任务,在班组人员少,任务重的情况下,他带领班组成员团结一致,凝心聚力,确保交付。为满足市场需求分厂生产全面提速提效,工作压力骤增,在巨大的生产产值压力下,他主动加班加点,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。在抢任务期间他和大家一起放弃双休日、节假日,脏活儿、累活儿抢着干,用突出青年代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。
该同志每月完成1600多套活动弯头子件、安全阀体60多件、各种变径接头200子件的加工任务,产品合格率达100%。他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业务本领,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,紧要关头“打头阵”、当先锋,关键时刻冲得上、拿得下,年完成产品定额工时6000多小时,加班60余班次。在不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,尽力减轻同事的工作劳动强度。对原有加工方式进行技术改造,先后解决了小组加工内外弹道的装夹校正难题。多次出色解决配件加工瓶颈供应不及时,产品加工质量不合格的难题,创新质量三检卡,与工时统计表相结合,质量、成本、效率得到改善和提升,班组全年无废品及可用品问题发生。积极响应公司精益生产工作,全年个人提交编写精益提案130多条,改善亮点30个,8条提案被评为月度优秀提案。主持降低刀具成本的改善课题,节约刀具成本19万元。通过“传帮带”开展数控实际加工技术培训,盘活库存和废旧刀具再利用13万元。积极开展技术攻关,提出的“内弹道装夹工装改进”“连续油管作业车丝杠轴加工”建议、“支腿油缸超长活塞杆加工工艺改进”等多个合理化建议被评为合理化建议及技术改进成果;实施完成的“活动弯头精加工刀具成本降低”“BE770油缸柱塞加工方法的改善”被评为公司年度优秀创新改善奖;《公由壬头保护套》、《四爪精确校正》等多个项目评为局级五小成果一,二、三等奖。
该同志2012年获得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车工三等奖;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车工一等奖;2016年获得公司青年岗位能手;2018年获得公司HSE先进个人、青年岗位能手;2019年获得荆州市第九届职工技能大赛车工第一名;公司质量标兵、公司先进团干部;2020年获得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;荆州市技术能手、荆州能人称号;“湖北工匠杯”技能大赛车工第七名,湖北省技术能手;2021年获得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;2022年获得荆州市劳动模范,湖北省荆楚工匠。
陈晓,1983年4月出生,湖北荆州人,大学专科学历,中员, 2006年进入四机公司自动化设备厂工作,现任钳工组组长。该同志从事钳工工作16年,先后获得“荆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荣获第一名”“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”“湖北省第八届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工具钳工第五名”“荆楚工匠”荣誉称号、“湖北省学习型职工”荣誉称号以及“湖北省技术能手”等荣誉称号。
该同志严格执行“三不一创”工作要求,紧密结合生产进行质量技术攻关。2017年荣获荆州市第八届职工技能大赛第一名,被授予“荆州市五一劳动奖”章,2020年湖北省第八届职工技能大赛获得第五名。2021年荣获“荆楚工匠”荣誉称号,2022年荣获“湖北省学习型职工”称号,2022年荣获“湖北省技术能手”荣誉称号,近年先后荣获江汉油田青 年岗位能手、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、质量标兵、双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
他始终以高素质技术工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在工作中勤于思考、勇于攻关。他所从事钻、修井机液压总成配件装配对技术要求高,基本功过硬,他主动请缨,苦练手工锉削技术,可以精准地锥出0.01mm的距离,保证油缸装配严丝合缝。对于取得的成绩他不骄不躁,还不断学习《机械基础》《机械制图》《液压原理》等许多专业书籍,熟练掌握各种钳工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。在液压油缸维修过程中,能又准又快地找到油缸存在的问题,遇到难题,他更是废寝忘食地琢磨, 先分析问题的所在,制定多套可行方案,直到解决为止。多年来,他完成的油缸装配无一质量问题。
在装配BE770起升油缸过程中,属于目前超长、超大的类型,现有的装配场地、工装和装配工艺不适应装配工作要求,同时在装配试验过程中出现漏油现象,他带领青年突击队成员认真研究这种油缸的装配工装及实验工艺,发现缸体在焊接后,内孔发生变形,导致柱塞密封件在往复运动中封不住油,产生内泄,通过认真分析和改进,制作工装,解决了液压油缸产品装配质量和性能设计要求。
连续油管作业车采用的核心部件丝杠轴,长度超过了4米,在加工中对形位公差要求很高,稍有偏差就会造成丝母卡阻的工作故障。丝杠轴在加工中最大的问题是弯曲变形,为此他制作了校正工装,由于丝杠轴长度超过4米,校正时很难控制同心度,通过仔细分析弯曲变形的方向,制定了校正工艺,并且还配合车床、磨床的装配调校,采用新方法加工的丝杠轴质量完全达到技术要求。并且他还针对丝杠轴废品率较高的问题开展攻关,现在产品合格率达到100%。
SZJ450D钻机移动油缸维修工作中,由于缺少相关装配工艺,他和技术人员一起合理探索这种油缸的装配方案和工艺,他制作的尼龙柱组合工装杜绝了装配中的质量隐患,产品装配质量达到优质、高效。
他致力于技术攻关、改善油缸装配工装、试验工装、不同工况密封件的选型建议等对油缸泄漏问题、通过改代利用,维修了价值约40余万元的液压站、液压油缸等产品。他先后提出“移动油缸缸头耳板焊接工装”“凯特发动机液马达故障维修”“任务泵盘根改进”“任务泵常见故障修理方法”“htb - 4000s数控珩磨机减速箱修理工艺改进”Z/3AA起升油缸工装等20项合理化建议及技术革新项目,多次获局青工“五”小成果一、二、三等奖,为企业创效过百万。